清朝(1616年—1912年),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,共傳十二帝,初稱后金。從努爾哈赤建國起,總計296年。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,國祚276年。從清兵入關,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。1616年,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國,建元天命,國號金,或稱后金,群臣上尊號為覆育列國英明皇帝,自尊為天命皇帝。 1636年,皇太極稱帝,改國號為大清。1644年,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,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。入關后20年時間里,平定大順、大西、南明等政權。康熙時期統一臺灣,完成全國統一。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,在此期間,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。土地增墾,物產盈豐,小農經濟的社會生活繁榮穩定,綜合國力強盛。鴉片戰爭之后,清朝多次遭外國列強入侵,先后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。1912年2月12日,溥儀退位,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,清朝滅亡。清朝時期,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,清朝統一蒙古諸部,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,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。乾隆年間,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。全盛時期的清朝,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,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,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,東到太平洋(包括庫頁島),南達南沙群島。包括50多個民族,國家空前統一。期間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也推向最高峰。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,江南出現密集的商業城市,并在全國出現大商幫。在此基礎上,人口突破四億大關,占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。